听新闻
放大镜
检察日报丨合同未盖公章,项目经理被索赔10万元
2025-07-09 10:10:00  来源:检察日报  作者:宋春雨 沈鹏飞

2024年9月,徐州市云龙区检察院检察官到上海某工程公司开展调查工作。

  近日,在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检察院检察官的全程见证下,徐州某公司将8万元执行款如数退还小汤(化名)。这起因当事人职场经验不足而引发的民事纠纷画上了句号。

  合同未盖公章,个人被诉担责

  2021年夏天,迈出大学校门的小汤正式入职之前的实习单位南京某工程建设公司(下称“南京公司”)。凭借自身专业能力和勤勉踏实的工作态度,小汤入职后不久便担任了该公司的项目经理,并被公司委派至徐州,负责上海某工程公司(南京公司的上级单位,下称“上海公司”)承包项目的绿化工程。

 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,工地需要租赁一批钢管、扣件、顶丝等绿化工程所需材料。小汤向南京公司负责人报备后,以上海公司的名义,与徐州某公司(下称“徐州公司”)签订了《租赁合同》,并在“项目负责人”处签下自己的名字。

  由于经验不足,小汤在合同签署后,未及时将合同寄回南京公司加盖公章。合同签订当天,南京公司财务向徐州公司支付了2万元押金。次日,徐州公司按约安排发货。之后,小汤又在2021年7月至11月底的租金结算单上签字确认。彼时的他并未意识到,那份未经公章“加持”的合同,以及他亲笔签字的结算单据,日后会让他惹上大麻烦。

  2022年秋天,小汤从南京公司离职。2023年3月,小汤突然收到法院的传票——徐州公司以剩余租金拖欠及部分租赁物丢失为由,将小汤告上法庭,索赔10万元。

  “这分明是公司的事,和我个人有什么关联?”小汤笃定地认为自己当时的行为属于职务行为,况且自己早已离职,因而对自己涉诉一事并未放在心上,也未出庭应诉,错失了申辩的机会。

  法院开庭时,那份仅有小汤签名、缺少公司公章的《租赁合同》成了关键证据。最终,法院依据现有证据材料作出判决,判令小汤承担8万元的赔偿责任。判决生效后,徐州公司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。

  2023年11月,小汤突然发现自己名下的车辆被查封,银行账户也被冻结。了解原因后,他赶紧四处筹措资金,艰难履行了判决义务。但这场官司却让他意难平,他向法院申请再审,被法院驳回。

  2024年7月,小汤向徐州市云龙区检察院提出监督申请。

  依法精准监督,确认职务行为

  “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了‘背锅侠’,公司却成了获利者,这太不公平了!”小汤的这句话给承办检察官刘晓阳留下深刻印象。

  云龙区检察院受理案件后,刘晓阳对案件卷宗进行了认真审查,发现原审判决可能存在事实认定瑕疵。

  2024年9月,为还原案件真相,检察官办案组辗转南京、上海等地展开细致查证,力求厘清合同相对方的真实法律关系。经过调查核实,办案组查明,上海公司作为案涉《租赁合同》的相对方,在合同签订之初就已实际参与履约行为。小汤通知南京公司财务支付2万元款项时,这笔资金在上海公司的财务系统中被明确标注为“徐州项目绿化工程设备租赁押金”,相关的财务凭证、记账回执及审批流程记录都很完备,形成了完整的财务入账链条。这一关键证据不仅证明了上海公司对租赁事宜知情,更体现了其以实际行动履行合同的意愿。

  为进一步固定证据,检察官办案组多次与上海公司负责人、财务主管及项目对接人员进行谈话。其间,办案组结合民法典关于表见代理、职务行为的法律规定,详细说明合同履行主体的认定规则,指出上海公司作为实际受益者,应当对员工履职行为承担法律责任。同时,办案组还向上海公司阐明了诚信经营的重要性,分析指出该案若无法得到妥善解决,可能对企业信誉及后续招投标产生负面影响。

  经过多轮沟通,上海公司最终明确表示,虽然案涉合同未经公司盖章确认,但基于合同履行的客观事实及小汤行为的性质,对案涉合同的真实性予以认可。该公司负责人郑重承诺,将承担作为承租方应尽的支付租金、赔偿损失等合同义务,并主动提交书面情况说明,配合检察机关完善证据。

  法院启动再审,撤销原审判决

  2024年10月,云龙区检察院依法向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。同年12月,经云龙区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,采纳检察机关的再审建议,裁定再审。今年4月,徐州公司当庭撤回起诉,法院裁定准许撤回起诉,并撤销原审判决。

  “本案中,小汤的遭遇具有一定的典型性。”在对该案复盘时,承办检察官表示,根据相关法律规定,员工在履行职务过程中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,其法律后果应由用人单位承担。但前提是该行为属于职务行为的范畴,且符合用人单位的授权和业务范围。小汤作为项目经理,签订《租赁合同》是为履行工作职责,且事前曾向公司报备,押金也是由公司支付,这些都表明其行为属于职务行为,故原告所主张的剩余租金及各项损失都应由公司承担,而不是由小汤个人承担。

  “因为缺乏法律意识,没有认识到在签订合同时加盖公章的重要性,小汤险些背上沉重债务。虽然案件经过检察监督最终得以改判,但小汤毕竟耗费了不少时间、精力,对他而言,这次经历是一个不小的教训。”检察官说。

  职场小贴士:

  从签订就业协议到签署劳动合同,从确认试用期权益到兑现薪资报酬、落实社会保险等,职场的每一个环节都与职场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。只有加强对民法典、劳动合同法、劳动法等法律条文的学习,不断提高法律意识、掌握充足的法律知识,才能远离求职陷阱或职场风险,避免因经验不足或法律知识欠缺而陷入纠纷和诉讼。

  履行职务行为时,一定要秉持审慎态度。特别是在处理与合同相关的事务时,要及时向单位报备,认真查看合同内容和合同条款,仔细检查合同要件,确保签名清晰准确并加盖公章。在签订合同后,要及时将合同提交单位保管。

  编辑:刘洋